技术转让
- 一、再生工艺技术发展历程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文明进程,润滑油的使用日渐广泛,而对废润滑油的回收再利用活动也随之展开。纵观国内外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历程,大致可将废润滑油再生的工艺技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说明:
1、参照国际上对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方法,我国将基础油划分为:I类:中石化、中石油集团所属炼化企业采用“老三套”工艺生产;II类:采用全加氢(临氢催化、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工艺生产;III类:采用天然气等原料合成生产。
2、按照环保部2011.7.1颁布实施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607-2011之《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之9.1.3规定“不应使用硫酸/白土法再生废矿物油。”
3、“第四代”的全加氢工艺技术目前在德国、美国有多家企业采用,但存在催化剂(昂贵)寿命短、生产周期短、对废油回收分类要求高、主体设备及附属设施投资巨大等特点;而且国内目前尚没有成熟的工业化运行装置,故预测在国内再生行业不会普遍采用。
4、采用“第三代”工艺技术可生产出符合I类标准的基础油,而I类基础油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为60%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65%以上,是用量大、应用广泛的基础油;而且再生过程仅有少量的含油污水产生,基础油收率高、设备投资不大、工艺技术成熟、自动化程度高,是当前及今后我国废润滑油再生行业的主流工艺技术。
二、“旋风闪蒸-薄膜再沸+双向溶剂抽提”工艺流程
后 精 制 工 艺
该工艺流程目前成熟、稳定应用于安徽国孚润滑油工业有限公司的2万t/a工业化装置。
“旋风闪蒸-薄膜再沸+NMP双向溶剂抽提精制”2万t/a工业化项目主体装置
三、核心技术及装置
1、偏心热管换热器(专有技术)
??采用烟气(600-800℃)对流、循环与偏心热管换热工艺技术,可避免废润滑油加热升温时局部过热、裂解、焦化,从源头让基础油成分的质量。
2、废润滑油高温降解凝析循环蒸馏工艺技术(申请号:201110432973.9)
3、旋流闪蒸-薄膜再沸式热管蒸馏器(发明专利,ZL201110441885.5)
4.一体式升降膜蒸发器(发明专利,ZL201310090040.5)
四、环境保护
1、加工产生的尾油渣油、轻组分油、抽出油均作为工业燃料油副产品出售(我公司后续项目将可全部收购这些副产品)。
2、本工艺技术对原料废润滑油不需进行预处理;不采用硫酸、白土,故没有“废渣”排放。
3、全部装置及附属设施全部密封,尾气收集高温焚烧(进加热炉助燃)处置,生产中没有“废气”排出。
4、原料废润滑油中一般含水3%左右,这部分水在再生加工中会被蒸馏冷凝出来;另外在后精制方案二中汽提工序也有2~3%的蒸汽水冷凝出来,这两部分含油污水经曝气浮选后,一般可排入园区污水管线,经污水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五、产品质量
主产品基础油的收率主要视原料废润滑油的情况而定,一般好的为4S店废机油,差的为海运船舶柴油机油。
一般采用本工艺技术生产的产品收率(按原料不含水计算)如下:
轻质工业燃料油 5~10%
重质工业燃料油 8~15%
基础油 70~83%
①采用后精制方案一的产品质量符合:中石油(Q/SY44-2009)润滑油基础油之HVI类150SN标准。
②采用后精制方案二的产品质量符合:中石油(Q/SY44-2009)润滑油基础油之HVI类100SN、200SN和350SN标准。
六、关于国孚
2008年成立的国孚公司,矢志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保护为己任;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支持;
安徽省和安庆市将该项目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工信部将该工艺技术列入《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第一批)》及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
废矿物油再生示范基地;
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
安徽高新技术企业;
七、推广转让
本工艺技术目前已转让江西国孚润滑油工业有限公司和河北国孚石油制品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的3万t/a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全部建成投产。
关于转让:
①全套工艺技术使用权许可转让,原则上一省转让一家(特殊省份除外)。
②转让采取入股方式,一般占股份25%左右。
③单独转让双向溶剂抽提技术许可使用权的,收取转让费,也可采用入股方式,一般占股份10~15%。
转让内容:
①可研报告、环评报告
②全套装置工艺设计
③装置工程设计
④人员培训实习(国孚工业化装置)。
⑤指导建立实验检测分析室。
④装置调试。
⑤辅导国家税收政策落实。